《纽约时报》:黄河浓缩当今中国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纽约时报》近日撰文称:数个世纪以来,黄河象征着中国古老文明的伟大和悲痛,历代皇帝都要控制它、驯服它。而现在,从黄河的一个弯道到另一个弯道再到下一个弯道,一条进化链正在形成:游牧民到农民,农田到工厂,工厂到城市。其他国家花了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这些转变,在中国,几乎是在同时进行。黄河成了另外一种象征——中国有限的自然资源同经济高速增长的不断需求相矛盾的可怕局面,黄河反映了中国所承担的压力和矛盾以及中国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的努力。
在黄河源头,藏民桑德(音)站在河岸边,卷起裤腿。他说,黄河里住着雨神——龙王爷。连续20年的干旱使他对龙王爷望而生畏。
无论是科学还是迷信,抚育着1.4亿人的黄河的源头目前正处于危机中。科学家警告说,哺育黄河的冰川和地下水系统都受到了威胁。对早已摆脱了戒指换羊群的易货时代的中国经济而言,河流承受着污染和不断扩张的工厂、城市的重压。从另一方面讲,黄河也反映了中国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的努力。黄河流淌过几千英里的土地,同时也流淌了几千年时间。在古代,宁夏种植水稻的农民把黄河当作是无底之井。现在,内蒙古在黄河岸边修建了庞大的工业区,黄河岸边的银川、洛阳、郑州等地也正在成为中国新的地区城市中心。
快速工业化与环境
在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的黄河岸边矗立着一座大工业区。当地政府提供价格低廉的电力、煤炭和土地,吸引外来投资者。这一策略很奏效,当地已建起400多个厂子。一家工厂老板说:‘很多人来这里投资,但他们没料到会发展到这个规模,环境问题会变得这么糟。’国家环保总局已关闭了数十家小型工厂,当地政府也开始要求各个工厂安装更好的污染控制设施。
城市版图迅速扩张
彭桂芳(音)在郑州市一个新建小区内有一套时髦的单元房。此时,她正坐在阳台上吃饺子,屋内平板电视播放的是篮球比赛,大理石矮茶几上摆放着笔记本电脑,唯一缺少的就是邻居。她和家人是第一批搬进这个小区的居民。从窗外望去视野范围内充满了25层以上的高楼大厦。起重机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
黄河的末端离这里还有几百英里,但这里就是中国想要到达的目的地——一个农业国家转变成了现代化、城市化国家。很多城市还在以相似的蓝图迅速扩张,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经济过热’的担心。专门研究城市化的学者陆大道(音)说:‘有些地方的官员不明白如何正确地城市化。他们只想着速度、规模,不考虑城市化的内在速度。’
评论